发布于  更新于 

我为什么而活着

周记

为什么而活着?“爱情、知识和同情心”是罗素给出的回答。而我给出的答案是:知识、快乐和创造。

知识能够带来理性。我认为,理性是千万年的演化为人类提供的最有力的武器,它使人类摆脱了山林海河中真刀实剑的物竞天择,而可以借助于知识和推理预知于未然,从而大大推动了生命前进的过程。知识自身还具有美。数学之美在于以小见大,从寥寥几条公理藉由严谨的分析得到大千世界;物理之美在于用几个小小的字母蕴含苹果到天体的共性;社会科学之美在于对看似混沌的茫茫人海找到恰到好处的统计……这样的知识能够抓住我的好奇心,令我孜孜不倦地追求,更何况追求知识的过程和结果一样具有魅力。知识带来能力,能力促成新的知识。这就是我为何对知识具有永恒的追求。

人对所谓“快乐”的情感的渴望似乎是写进了DNA里,不需要解释的。此处的快乐可以包括很多事物,它可以来自行为,从简单的娱乐活动到实现订立的目标;它可以来自情感,亲情,友情,爱情,或者只是单纯善良地存在,都是快乐的源泉;快乐还可以简单到——事情只是按自己的预期发生,然而,突如其来的改变也能带来快乐。我很喜欢用“感觉良好”这个词,几乎把它视作了奋斗的目标,大概这也是一种快乐吧。不用想太明白,快乐很容易也很值得把握。

创造值得从快乐中单独提出来强调。不可否认,单纯的创造就能使我感到快乐。虽然许多文艺作品执着于反映破坏的过程,但是创造同样是值得被尊敬的。创造能使我们与众不同,创造即为发掘多样性的过程,创造使我感受到我是我,使我享受自我存在的价值,假若我的创造还能够为他人带来价值,那就更值得去做了。我们的创作能够被人浏览,评价,甚至有可能被称颂,以至于改变积少成多地改变世界,这个概念不令人激动吗?对新事物的满足是任何别的什么都无法取代的,但只是能创造被人们所需要的价值同样也能令我“感觉良好”。乐于创造也许是“奉献”这一美德的一种形式吧。

我想,拥有知识,享受快乐,进行创造是人存在的基本精神。未来某一刻将会是怎么样的?我们能在银河系中漫游吗?我们能与外星文明相遇吗?或者能穿越时空?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如果有一天我们到达了这一点,我们一定少不了这样的基本精神。

我现在能做的还有很多事情,我乐意去做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