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更新于 

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对立

周记

两名医学生跪地救人无效却遭恶评,逝者家属称必须要对救人者说感谢。——摘自主流媒体1

言简意赅,起因经过结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矛盾冲突与价值导向一应俱全,新闻标题中的“上品”。近段时间,曾经横行霸道的“UC风”“头条体”似乎收敛了起来,“标题党”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我的眼前了。

看到这个标题后,我本以为我应该从这起事件出发,带着“医治麻木不仁的国民”的义愤填膺,去查找有关“被舆论扼杀的善良”的案例,写一篇时评来抨击21世纪的人血馒头;可当我点开了详情,看到了这条所谓的“恶评”——

次日男子家属把两名学生告上法庭,原因是两个女生没有行医资格证,这剧情怎么样(狗头)。——于微信某公众号文章评论区,截图中约有20000个点赞

看来我还是把当下的媒体看得太高了。这个评论的发起者显然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谁叫他要在这样的场合阴阳怪气呢?但熟悉“阴阳怪气”语体的网民能够理会他的本意:

  1. 有太多先前救人反被讹的案例,使人浮想联翩。讽刺先前的讹人者。

  2. 未在指定场所行医可能导致执照被吊销,这项规定可能2阻碍医生见义勇为,应当在相关规则上做出完善。

这两点本意都无意伤害两位救助者。但表达方式不对,稍稍抖了抖机灵,又有了当事家属、评论区里其他网友以及所在学校的支持和鼓励作为衬托,就被眼里只有流量的媒体抓住了把柄,无限放大夸张矛盾、制造对立,最后变成了标题上的“恶评”。是谁在大肆消费我们的善意?

然而行走在2020年的江湖,仍需多加小心。当下以微博为首的网络空间正在逐步排挤“会意”的宽容,转向只认识字,不理解含义的狭隘,严重阻碍了有效的沟通。

相当凑巧的是,最近有很多不会看场合说话的例子:一是德云社章绍伟的“七夕就是头七”,另有《黑神话:悟空》游戏制作人的一段声明的不雅用词。这两件事都得到了大规模的讨论和热度,也让我观察到了互联网上大规模煽动对立的产生——正是少部分人缺乏会意的能力,将个人的有色眼镜戴到无关群众头上。然而大规模的对立的结果往往是大量信息量低下讨论的讨论充斥社区空间,正所谓“无能狂怒”,众人只是一味地强调论点,却鲜有有效的论证。

应当警惕这种现状,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对立。


  1. 为什么不指明是哪一家?因为都是一个“抄”字。↩︎

  2. 或者已经。我没有查到具体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