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更新于 

毛概

毛概

导论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 1921 中国共产党成立, 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列为指导思想
    2. 1931 左倾错误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3. 1938 毛泽东六届六中全会上做《论新阶段》报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4. 1945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毛泽东思想是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5. 202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历史意义
    6. 2022 党的二十大把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并提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要求
  2. 为什么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1.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 落地生根, 本土化才能 深入人心
    2. 中国化包含着时代化的意蕴
    3. 中国化时代化是理论本身发展的 内在要求
    4. 中国化时代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 客观需要
  3. 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
    1. 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
    2.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3.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4. 三层意思
    1. 运用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把握、引领时代,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 实际问题
    2. 总结提炼中国实践经验并上升为理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3. 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使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
  5.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
    1. 成果
      1. 毛泽东思想
      2. 邓小平理论
      3.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4. 科学发展观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的问题
    1. 什么是 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 建设什么样的 ,怎样建设党
    3. 实现什么样的 发展,怎样发展
    4.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
    5. 建设什么样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
    6. 建设什么样的 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 时代条件: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马列主义的传播
    2. 社会条件: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中国革命特殊性
    3.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果实践
    4. 理论基础:马列主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深刻教训
  2. 各阶段代表作:提出、初步形成、成熟、确立、继续发展
  3.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 党的建设理论
  4.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 实事求是
      1.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2.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 如何做到实事求是
        1. 深入了解事物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 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3. 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2. 群众路线
      1.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2.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3. 如何坚持群众路线
        1. 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2.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3.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 独立自主
      1.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
      2. 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意的先进事物
      3. 如何坚持独立自主
        1. 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
        2.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5.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总路线
    1. 组成
      1. 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 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1.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2. 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3. 领导力量:无产阶级
    2.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3. 目标: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4. 前途: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5. 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革命领导权在无产阶级还是在资产阶级手中
  2. 基本纲领:
    1.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极具特色)
    3. 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 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
    2. 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有力保证
    3.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战略阵地
    4. 意义:是党运用马主义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推进中国化时代化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4. 三大法宝:
    1. 统一战线
      1. 两个联盟
        1. 基础: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工农联盟
        2. 保障:工人阶级与非劳动人民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2. 实践经验
        1. 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2. 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
        3. 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
        4.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2. 武装斗争
      1.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 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
      3. 开展革命的政治工作
      4. 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3. 党的建设
      1. 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首位
      2. 在任何时候需要重视党的组织建设
      3. 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4. 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4. 关系:
      1.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两个基本特点、两个基本武器
      2. 党的建设是掌握两个武器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5. 意义:
    1. 科学回答了当时中国革命何去何从以及发展阶段的问题
    2.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3. 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性质:过渡性的社会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
    1. 社会主义工业化
    2. 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 引导农民组织,走互助合作道路
      2.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3.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循序渐进
    2.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 办手工供销小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2. 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
      3.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
    3.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个方面
      1. 和平赎买
      2. 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资本主义的过度形式
      3.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4. 和平赎买的主要目的
      1. 和平:避免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动乱
      2. 赎买:使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变成人民的财产,将私营企业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不通过巨额资金,而是让资本家获取企业经营利润
    5. 和平赎买的有利性:
      1. 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2. 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3. 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经验,争取和团结原来同资产阶级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6. 为何能够和平赎买:
      1. 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
        1. 剥削工人取得利益
        2. 拥护中共领导,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2. 中共同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统一战线关系,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的对抗性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3. 已有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国家经济命脉,造成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依赖社会主义
    7. 历史经验
      1.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2. 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3. 和平方法
  4. 1956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 国内意义: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极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国际意义: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3. 理论意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对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列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应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 1956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
    1.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
    2.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
    3.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4.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
    5. 中央和地方
    6. 汉族和少数民族
    7. 党和非党
    8. 革命和反革命
    9. 是非
    10. 中国和外国
  2. 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
    1.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 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2. 非对抗性矛盾
      3. 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解决
    2. 主要矛盾:
      1. 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的矛盾
      2. 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
    3. 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4. 两类不同性质矛盾:
      1. 敌我矛盾:分清敌我,采用专政的方法(依法治罪,剥夺政治权利)
      2. 人民内部矛盾:分清是非,采用民主的方法(讨论、批评、说服教育)
        1. 政治思想领域:团结——批评——团结
        2. 物质利益分配: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3. 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民主集中制
        4. 科学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6. 民族间矛盾: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3.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 三个必须
      1. 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2. 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1. 工商业经验:国家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
        2. 生产计划:计划生产是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3. 统一市场: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3. 必须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两参一改三结合
  4. 初步探索的意义:
    1. 巩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2.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 丰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 失误的深层次原因
    1. 偏离了党的实事求是路线,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错误判断
    2.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此不可能集中发展生产力,也不可能对社会主义的某些制度和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
  2.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1. 党的领导
    2. 人民至上
    3. 理论创新
    4. 独立自主
    5. 中国道路
    6. 胸怀天下
    7. 开拓创新
    8. 敢于斗争
    9. 统一战线
    10. 自我革命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92 十四大
  4. 邓小平理论:1997 十五大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
    1.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
    2. 建设什么样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
    3. 建设什么样的 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 是对马……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2.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3. 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4. 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指南

邓小平理论

  1. 首要的理论问题:在中国这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 成熟的标志:南方讲话,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1. 两层含义
      1.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 长期性:我国社会主义初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的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
    3. 基本特征
  5.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 四项基本原则
      1.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2.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3.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6.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发展生产力
    2.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
      2. 反映了科学技术在当代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
      3. 为加快我国科技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大踏步赶上时代指明了方向
  7.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理论
    1. 三个有利于:判断改革各方面是否得失
      1.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2.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3.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2.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劣,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要把两者优势结合起来
      3.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8.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9. 历史地位
  10.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12.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1. 核心观点:中国共产党
    1.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 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 主要内容
    1.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2.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3.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 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2. 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5. 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6. 推进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 历史地位: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科学发展观

  1. 科学内涵
    1.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3.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2. 主要内容
    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2.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3. 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